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31.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 and specimen examination, a new species of Orchidaceae, Bulbophyllum nujiangense, is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Bulbophyllum nujiangense is closely related to B. cylindraceum in sect. Brachystachya in having tufted plants, large leaf, long inflorescence, small flowers in raceme, and fleshy lip, but can be easi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latter in having flowers deep purplish red and whorl well spaced along the rachis, lateral sepals adhere to each other slightly at base, elliptic petals with obtuse and mucronate apex, lip deep purplish red.  相似文献   
132.
描述了采自西藏羌塘中部地区筵类化石的一部分,计7属13种,分属4科,两超科。其中Polydiexodina5种,含2新种。筵类动物群面貌与Neoschwagerina带相当,确定产Polydiexodina地层的形成时代属中二叠世茅口期。扩大了Polydiexodina的分布范围,为较大区域性地层的划分、对比提供了生物依据,也为研究古生物地理分区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33.
20 0 2年 5月~ 2 0 0 4年 8月 ,在湖北省巴东县沿渡河镇的东圩口、小溪、锯锯湾、两河口等 4个村 ,对寿带鸟 (Terpsiphoneparadisiincei)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寿带鸟在湖北巴东的繁殖时间为 5月下旬~ 7月上旬 ,主要在农田居民区附近的阔叶树上营巢 ,巢材主要有青苔、草叶、草茎、细草根、棕丝、树耳、蜘蛛网等。筑巢工作主要由雌鸟承担 ,一般需要 5~ 7d即可完成。巢距离地面高度1 72~ 6 45m ,巢外径 6 0~ 8 8cm ,巢内径 4 9~ 6 4cm ,巢深 2 9~ 4 1cm ,巢高 6 3~ 9 5cm。雌鸟每天产 1枚卵 ,产卵时间均在清晨。窝卵数 4枚 (n =1 1 ) ,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化 ,雌雄鸟轮流孵卵 ,孵化期 1 3d。雏鸟晚成性 ,雌雄共同育雏 ,育雏期 9d。寿带鸟对不同的外界干扰反应明显不同 ,当有对其卵和雏鸟构成威胁的动物接近时 ,护巢行为表现十分强烈 ;而对其没有威胁的物种接近其巢时则无动于衷。面对同样的干扰 ,雌雄亲鸟的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4.
县域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吕一河  陈利顶  傅伯杰 《生态学报》2004,24(9):1833-1839
人类活动的长期持续作用会导致区域景观格局及景观生态功能的变化 ,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的生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成影响。因此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的关系及其调控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植被图、土地利用图和林相图为基础 ,应用 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岷江流域汶川县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通过重要植被类型的分析 ,可以明确不同类型在各乡镇单元的优势程度及其生态完整性 ;基于不同主题图件的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相关特征的相似性显著 ;3种图件在反映景观破碎化程度上具有相似的能力 ,而在反映景观异质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景观的边界密度确实能够由景观中的人类活动要素 (道路密度、居民点及工矿面积比例和农田面积比例 )之间一定的组合关系进行较好的表达与解释。这也充分说明 ,通过人类活动要素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内预测景观的变化趋势 ;同时 ,对人类活动的合理调控与管理有助于生态恢复和景观安全格局的维持。因此 ,对县域土地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区域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5.
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而生态系统变化又改变着其土壤保持功能。通过对生态系统及其土壤保持量变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两者间响应机制,分析水土保持工作的得失,并进而为下一步治理提供指导。基于e Cognition平台利用landsat影像解释出长汀县2000、2010和2016年的生态系统类型,并利用RULSE模型定量评估土壤保持功能,探讨土壤保持量相对于生态系统变化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2000—2016年间,长汀县生态系统变化主要表现为两大特征:其一是低覆盖类型向高覆盖类型转变,表现为稀疏林大量地转为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研究期内稀疏林减少14729.38hm~2(减幅56.75%),而常绿阔叶林和常绿针叶林分别增加6791.50hm~2(增幅23.21%)、10228.07hm~2(增幅5.80%);其二是受经济利益驱动,大量耕地和常绿针叶林转为城镇和茶果园,研究期内城镇、茶果园分别增加4469.14hm~2(增幅85.43%)、1949.32hm~2(增幅69.38%)。研究期内全县土壤保持量显著提高,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从2000年217.32t hm~(-2)a~(-1)提高2016年246.02t hm~(-2)a~(-1)。各生态系统中,常绿阔叶灌丛和常绿阔叶林土壤功能最强,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大于277t hm~(-2)a~(-1),而城镇土壤保护功能最弱,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低于65t hm~(-2)a~(-1);研究期内大部分生态系统的土壤保持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只有城镇和茶果园下降,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分别减小21.03t hm~(-2)a~(-1)和16.74t hm~(-2)a~(-1),这说明城镇和茶果园迅速扩张可能引发新的水土流失。从空间上看,土壤保持量提高的区域占全县96.5%,其中东北部森林区和中南部增幅最显著,说明了十几年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极具成效;另一方面土壤保持量下降的区域散布于人类活动较频繁的各个山间盆谷,其中汀州、大同最为集中,迅速的城镇化与茶果园开发是造成保土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6.
调查显示,福建连城县共有野生观赏植物61种,其中乔灌花木44种,地被藤本花卉17种。根据对其观赏价值进行比较,筛选出观赏价值较高的乔灌花木优势种类16个,地被及藤本花木优势种类6个,对优势种类性状特征及花果特点作了描述,分析其应用价值及配置形式,并根据创建生态旅游度假型城镇要求,提出开发应用野生观赏花木资源、促进园林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7.
根据1992、1994、1996、1999和2001年对缙云山风灾迹地常绿阔叶林生态恢复的调查资料,对优势种群分布格局和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和大头茶的幼苗在恢复过程中不断减少,川灰木、小叶栲和其他常绿阔叶林树种的幼苗在增加;优势种群在不同大小级上分布格局不同,小叶栲和川灰木的I、Ⅱ、Ⅲ、Ⅳ级立木都呈聚集分布,大头茶的I、Ⅱ级苗木在1996年前呈聚集分布,1996年后呈随机分布,大头茶和马尾松的Ⅲ、Ⅳ级立木呈随机分布;马尾松和大头茶的年龄结构呈衰退型,川灰木和小叶栲的年龄结构呈增长型。  相似文献   
138.
缙云山森林林隙与非林隙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运用Gleason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优多指数和群落优势度指数对缙云山森林群落林隙与非缃隙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对群落稳定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林隙以个体数为基础的物种丰富度为12.14,Shannon-Wiener指数为4.62,均匀度为0.70,Simpson指数为13.32,灌木层所起作用较大;非林隙林分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林隙,依次为6.32、3.74、0.66、8.16。林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非林隙,而生态优势度和群落优势度又明显低于非林隙,表明作为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的产物,林隙的存在增加了群落物种多样性,但同时也降低了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9.
不同环境条件下芒萁群落生物量动态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建 《生态学杂志》1991,10(4):18-22
一、引言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亚热带地区。常生长于疏林下或山坡,具有湿润亚热带、热带气候和强酸性土相结合的生态环境,是水热条件较好的酸性土指示植物之一。它的地下茎在土层中交织形成  相似文献   
140.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if surveys of hydric soils could be used as a historic baseline to estimate wetland losses. Soils were digitized from county soil surveys and wetlands were digitized from National Wetlands Inventory (NWI) maps for two adjacent coastal counties in North Carolina. The two counties were located on the lower Atlantic Coastal Plain and have extensive areas of hydric soils, as much as 96% of the land surface area. Using hydric soils from soil surveys and wetlands from NWI maps, wetland losses since settlement were calculated to be 65% for Washington County and 38% for Tyrrell County. The NWI wetlands were compared to a mid-1950s wetlands survey to determine recent wetland losses. A large percentage of the wetland losses occurred between 1950 and 1980 for Washington County compard to Tyrrell County. Wetland losses for both counties occurred primarily on mineral hydric soils and the current wetlands distribution corresponded well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organic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